十年前,我去澳洲。 中餐馆。 中餐有两种点法。 一类,中国人点,共餐制。 一类,外国人点,单餐制。 以粤菜为主。 一小份一小份的。 来吃的外国人还不少,有用筷子的,有用叉子的。 俩老外,面对面坐着。 热情交谈着。 买单时,各买各的。 感觉,好神奇。 不尴尬吗? 当时,我在那边读者多,朋友多,他们会专程跑来找我玩耍,他们跟我在一起,肯定还是中国模式,大包大揽,我只坐着不动就行了。 澳洲有个淄博村。 最初,一个淄博商人在那个片区买了一套房。 然后,他开始做房产中介。 推荐给淄博人。 久而久之,聚集了一群淄博人。 主要是两类。 一类,老年人,养老的。 一类,年轻人,读书的。 年轻人也分两类,一类是自己家在那边有HOUSE的,一类是寄宿在别人家的,几个孩子住一个HOUSE,他们的父母在淄博本身就是朋友。 会不会生活的很和谐? 会! 花园里,阳台上,全是垃圾。 就是那种没有卫生检查的学生宿舍…… 女生们合住,还好一些。 几家父母,定期,轮流过去一趟,整理一下房子,给孩子们做做饭,感叹一番,你们咋不收拾收拾? 有位同龄人,她是嫁到了澳洲。 淄博桓台的。 她不是嫁给了华人,是嫁给了地道的澳洲人。 她说,自己在澳洲读书、工作多年,对澳洲的AA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但是呢,骨子里的基因还是不行,她举了个例子,圣诞节前夕,她去婆婆家玩耍,看婆婆买了几瓶红酒,就想拿瓶带回家,结果婆婆要求她付款,最初她以为是开玩笑,没想到是认真的。 她觉得太诧异了,我是你儿媳妇呀? 后来,在芬兰,我跟北纬姐谈起了中外文化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