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1949,中国江湖的末日 《看历史》6月刊 1786年,也即乾隆五十一年,因为*台湾林文爽起义,地方官员从捕获者的供状中第一次听说了一个叫做“天地会”的地下组织。 此时,距离雍正朝正式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人头税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丁随地走”的土地税政策。此政策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的趋势,天下承平日久,百姓人给家足,自满清开国以来,时时困扰当政者的满汉民族矛盾也日渐消弭,这正是中华帝国最鼎盛的时期。 但正是在这看似繁花似锦的盛世中,却隐藏着统治者未曾觉察的大危机——那就是帝国的人口不停地呈几何式增长。在康熙朝后期,人口不过一亿,而今却猛增到了三亿。随着土地开发日益达到极限,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口溢出而游走在帝国广袤的土地上,从西南山林到西北荒漠,从中南的市镇到东南的海岛……数以千万计不受官府控制,没有宗族约束的游民暗自汇聚,逐渐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地下社会。 这些游民汇聚成群,组党结社,或以利益捆绑,或以乡党勾连,或以信仰相随,在皇权与士绅共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中,生生地兴起了“第三股势力”。从此帝国政治开始随着这个庞大的地下社会的波动而飘摇不定。此后,天地会与太平天国、哥老会与辛亥革命、青帮与北伐……每一次政局的动荡和重大变革无不隐藏着会党的身影。 会党们利用国家控制力日渐衰微的空档,合纵连横,翻云覆雨,成为改写清中叶以来中国历史的隐形推手。及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帮、洪帮、哥老会、红枪会、袍哥、一贯道……形形色色的会门和道门,在国、共、日等诸多势力间驰骋博弈。就在这国家力量完全失控,群雄并起之时,寄居于地下社会的会党们却迎来了各自的黄金时代。 1951年5月某天的清晨。东亚最繁华的都市——上海的一条街道上,一位步履蹒跚、身穿长衫的老头正在扫马路,他的身后,是编号为3514的垃圾车。对新政权怀着无限希望的市民来来往往,没几个人能想到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在两、三年前还是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