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死神与少女 陈惠芬 “花蕾还没有开放,就已经被蛀坏了。”——莎士比亚 十五岁的美丽少女陈菲娜死了!以一瓶安眠药和一颗薄荷糖结束了自己花骨朵一般的生命。 原来死神不满足于“按时”接纳衰老,还时刻觊觎着青春和鲜嫩! 偶然还是必然?从无意地瞥见学校附近农村的粪池里漂浮着一具死婴开始,五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在他们十五岁的豆蔻年华里和死神不同程度地相遇了。陈菲娜死了,高跳跳险些跟随而去,史迪亲历了外公外婆的死,斯二强活在了陈菲娜之死带来的忧郁里……。 是什么令这些稚嫩的生命早早地遭遇了死亡的“威胁”?对于死亡,她/他究竟“懂得”些什么? 亲情的淡薄,和陌生男人的“奇遇”,怀孕的恐惧就这样轻易地扼杀了一个公主般高傲、有着一双美腿的花季少女。少女的心是脆弱、茫然而又狂妄的,就像她们正在发育着的身体,日新月异又变化不定,一点“冷淡”就可以令她们生出“报复”的心,一些“意外”亦可以置她们于死地。她们不屑于尘世的俗气,却难免世俗的侵袭。经验和心智的未尽成熟,使她们在面临“麻烦”时往往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死亡。死亡是“自尊”少女“解决”成长困境的方式。要说陈菲娜也曾“本能”地寻求过帮助,但从父母到老师,几乎没有谁想到过她需要帮助,在她“欲言又止”时对她说一声:Can I help you? 只有同样“懵懂无知”的少女高跳跳为她担忧并“共赴生死”……。 如果菲娜的父母能放下他们的一点生意去关照“叛逆”的女儿,如果陌生的中年男人不那么无耻、“脓包”地将自己的挫折“转嫁”到年轻生命的身上,如果老师不被“优秀女孩”的表相蒙住,更多一点细心……那么,陈菲娜也许不会被死神接走。 多么粗心、粗糙和冷漠的人们与时代啊! 但时代的粗糙和冷漠不是造成花季少女与死神“亲密接触”的惟一原因——哪个时代不是粗糙的呢?时代的车轮轰隆隆地向前,脆弱的常常就首当其冲地破碎了。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峣峣者易折,陈菲娜是优秀骄傲的,而正是这种“优秀”和“骄傲”使死神“瞄”上了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