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竞争对手(1) 任何一个组织中,中层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然而作为夹心饼干,中层常常面临着诸多困惑。 当经历一番打拼而终于获任中层的职位,经历了一段时间职位的调试和磨合之后,中层总是不禁扪心自问自己重要吗?如果说重要,为什么从组织外部来看,最受关注的永远是上层的每个动作?为什么从组织内部来看,中层面临着上下两层的压力,如同夹心饼干,晋升职务之前的期望与之后的实际感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从中层的作用和其受重视程度去分析。 说中层重要,那是因为它在组织中是不可或缺的,就好比是一个机体的骨血,没有骨血,机体不复存在。“坚凝”就是中层的力量体现。 “坚”是骨架的支撑作用,架构起组织的每个部门,“凝”则是血管的融络作用,协调组织环节的执行。简单而言,中层是一个群体,它包括了从一把手以下到职工以上的所有人员,例如,副总、部门经理、基层负责人等(本书以部门经理为主要对象,但是在范围界定方面向上向下也有所延伸,尤其是集团公司,分公司经理在分公司是一把手,然而在集团公司来看,分公司经理则是中层。行政机构、学校等研究机构、军队亦是如此)。领导在考虑业务时,常常因没有合适的人而苦恼:业务方向很好,战略也不错,但让谁来做?这个人不合适,那个人也有别的安排,总是嫌人手不够。这在企业是很常见的事。 很多时候,部门负责人决定了这个部门的氛围,影响整个部门的业务。例如,公司某个事业部业务一直有问题,精神风貌也很差。后来公司撤换了事业部总经理,新任领导人品正、抓得到位,他上任后部门很快就改头换面了。同样的那批员工,同样的环境,但部门负责人变了,整个部门就变了。所以,人是决定因素,只要找到合适的人,任何事情都可能做到。对于高层而言,要培养更多有执行力的中层,这是组织的生命力之所在,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说中层不重要,其实是因为在中国情境的观念下,人们熟悉的常是组织的“一把手”,提到联想就会想到柳传志,提到娃哈哈就会想到宗庆后,常把“一把手”作为企业人格化代表,给予比较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