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我尤爱三国。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三国,我认为它是一部形象的实用理性主义教科书。它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结合东方神秘主义和浪漫巫术,把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数百万人的命运浓缩于一炉,一切入世或出世的个人与团体都能在三国中找到各自的先驱、路线、策略和归宿。 千百年来,三国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能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从2000年来深圳至今,我一直在企业工作,我常常觉得深圳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改革中的中国有许许多多地区和许许多多领域正在经历许许多多的“三国时代”:天下大乱,豪杰四起,群雄割据,兼并融合,三足鼎立,天下一统的故事正在此起彼伏地上演。 随着中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商业、服务业大国的转变,未来的中国必将是一个以企业为基础和核心的复杂经济共同体,未来的大部分中国人都将在企业工作,正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所分析的那样,大量依附于企业的“企业人”和不依附于企业的“职业人”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主流人群。不论大家对“打工”这个词持有怎样的态度,它都将是大部分中国人无法回避的生存方式。 “打工”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个人如何在企业中成长,二是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胜。目前,国内关于这两大话题探讨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但这些书籍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更多的是基于智慧层面对上述两大问题的思考,重在分析具体的攻、防或战略与战术。 在我研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发现三国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展现的历史之美,英雄之美;也不仅仅在于其谋略之美,智慧之美;真正让我震惊和景仰的是其中的品格之美和道德之美。谋略和智慧、品格与道德是两类不同范畴的东西,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在道德面前,智慧不过是些雕虫小技。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打工”所面临的问题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问题,深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这个问题会更加敏感和尖锐。而目前国内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智慧层面的思考,虽然其中有不少书籍用大量篇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