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千年以来,都是谁人在著史? 帝王将相? 英豪雄杰? 史官文豪? 还是听命于朝廷的御用文人? 翻开史书,多少个春秋的王朝兴衰、成王败寇跃然纸上。可这些史文,究竟是谁在写?前朝的历史,在后朝,又是什么人在负责评说? 上千年的历史,通常流传于史书、演义、小说之中。 演义多来自史书,但比史书更花俏; 小说多来自演义,但比演义更细腻; 然而,比演义更真实,比小说更精彩,比史书更震撼的,是揭露伪史后所能窥见的历史真相! 本文的讲述, 没有江山美人, 没有穿越、玄幻, 只有真实的历史,以及追踪探秘、显影真相的历程。 明末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灾变横行、政局动荡、战火纷飞,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可到底是怎么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万历怠政,也有人说是崇祯给折腾的,还有人说是天道亡明、大明气数已尽,总之看似辜负了一干“忠臣良将”,盛传为自毁长城而亡。 一位帝师、名臣,镇辽四年,都以为他兵法谋略俱佳,堪称大能,他“修宁远、守辽土”,建设了连绵数百里的“关宁锦防线”,许久以来都被人称道,但实际上却是祸国殃民之策。这位阁老的下台,在后世的解读中,多被认为是魏忠贤搞的鬼,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牵强附会的八卦而已。 一个能力不足的小吏,却精通奇巧的钻营,同时更善于阿谀奉承。他曾历经两次大战,均被列为“大捷”,流传后世、颂扬至今,但其实两次都是“大劫”。 一位四朝*,三朝重臣,曾在京运筹帷幄,军旅经验也极为丰富,眼光卓绝,经常是一语破的,早早的就能预见到后果,可后世却纷纷流传,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废柴。 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它曾被人预见到,可是为什么却没能被避免? 那条“关宁锦防线”在明末究竟起到了什么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