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序幕 春秋该从何时算起呢? 时间划分上来说,不是很统一。 习惯上从周平王迁都雒邑(即洛阳)公元前770年开始,史称东周。我们常说的春秋时代也就从这个时候拉开了序幕。 平王这次搬家不是为了改善住房,而是被强行拆迁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场大戏的序幕吧。 平王是周幽王的长子,在幽王即位那年,即公元前781年出生。取名宜臼(音就),全名姬宜臼,封为太子。 这个名字起的很有寓意,臼是舂(音冲)米的器具。舂米就是剥离谷物外壳的工作。在距今两千七百多年的古代,能吃饱饭是当时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吃饱饭才有心思再生产粮食,生产人类,所谓食色性也,食是放在首位的。 这一点跟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毕竟,社会进步了,现在大多数人不再为吃饭发愁,而是忧虑阳痿的问题。 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收获的粮食单位产量也相对较少。所以,如何在粮食加工环节减少浪费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来嘛,你想想,本来打了100斤粮食,您在去皮的时候砸烂了50斤,这一年可怎么过啊。 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除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就是生产工具的制造工艺了。一个制作科学合理的臼便成为能否吃饱饭的关键。 周幽王给他的儿子起名“宜臼”,字面上讲就是一个好的,合适的臼,引申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大器,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但是,很多时候人并不能以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周幽王就是这样一个贪财好色、昏聩无能、难成大器的人,尤其处理不好感情和工作的矛盾。 周幽王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姑娘。在为大王找妞的众多工作人员当中,有个叫虢石父的家伙脱颖而出,他找姑娘又快又好,因此深受幽王赏识。 周代人名挺复杂的,我们拿虢石父来举个例子。“虢”是他的氏,注意不是姓。那时候姓、氏是严格分开的。古人以国为氏,氏是来表示身份地位的。姓是来表示血缘关系,同姓不婚,这是姓的主要功能。 也就是说他是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