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断代史 1 我是怀着惭愧之心来写这些文字的。我陷入愁怨,时常抱怨自己处境尴尬,对这种心情我早已经腻味了,想摆脱可又不能。 我丧失了什么呢? 我想仔细地清查一下我的内心之地是如何的陈旧,这可能对我认清自己有所帮助。 童年和少年的路是在父亲铺就之后,在他的不断鞭策下,我咬着牙走了过来的,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路面上的那些沙石都是父亲如何从他的观念中收拾来的,都具有怎样的功用?在上面行走的感觉之独特,可能要影响我的一生,至少已经影响了我近20年。 我像一块泥巴被父亲捏把捏把捏成了泥人,按他自己的意思给我创造样子——父亲是特异的,在性格方面,我过多地因袭了父亲的固执和高傲。自视甚高不是好的品质,它所带来的盲目和沾沾自喜,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自己的肤浅和轻薄。同时它又是自省的天敌,这一点所造成的后果,我认为我至今没有弄清楚。现在看来,情况不妙,让我几近焦虑。 青春断代史 2 父亲是个农民,他五十年来没能走出过河南这片土地,现在父亲虽然还不到50岁,但看起来他已经没有活力了,在父亲身上我看到的是无限的压抑和强烈的自我否定(长期的痛苦来源于挣扎而得不到解脱,它的结果是麻木和扭曲),他已不能主动地容纳任何别的东西了,只能本能地吞咽他的历史给他的任何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关心孩子,关心自己平生创下来的几幢房屋,面无表情地和同样痛苦的母亲过日子,吵嘴,生活里充满了无奈。(农民,这个角色,父亲做得很是蹩脚,虽然他用自己的聪明和勤劳成了村里的最富有者,可是他仍然觉得自己极度的贫穷,他更需要精神上的自足,这一点上,他不是农民了。是什么呢?知识分子?他所读的书却只能让他更困惑,更痛苦。) 再说母亲吧,母亲的勤劳和简朴,说起来让我流泪,母亲没有上过学,她受的全部教育内容来源于她的父母以及她的经历,这些背景使母亲对理想的追求极其简单和坦白。她只是寡言少语地生活在我们大家营造的并不融洽的生活氛围里,而无怨无悔地付出着,无休止地劳动。她的全部语言只是唠叨,内容简单,只是重复。她不是为自己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