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杜拉拉 2007年9月,《杜拉拉升职记》出版; 2007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十万册;当当网、卓越网小说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5月,日本第二大报《产经新闻》专题报道,《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2008年6月,《杜拉拉升职记》当选当当网终身五星书; 2008年10月,繁体版《杜拉拉升职记》在金石堂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60万册; 2009年1月,《杜拉拉2华年似水》出版; 2009年4月,话剧《杜拉拉》上海首演,完美谢幕; 2009年5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100万册; 当我将关于杜拉拉的成绩罗列出来的时候,此刻我几乎有点得意了,哼哼,这么了不起的书居然每本上都印着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的名字和作者一样,至少被印了一百多万次了。不过,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我便又有些垂头丧气,我想大部分看这本书的人不会注意后勒口的小小的“蔡明菲”三个字,我还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吧。 闲话少说,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吧。 《杜拉拉升职记》是2007年9月出版的,做这本书之前就有个美好而忐忑的愿望:希望看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得到一点启发,本意是分享职场经验。注意哦,我这里用的是“分享”两个字,不是“灌输”。 大部分人是要谋生的,逃脱不了给人打工的命运,不论你的教育出身如何。我本人就是接受了七年的高等教育,本来对自己的学历颇有些没来由的优越感,但进入职场后我发现,学校的课本里并没有教给我更多的谋生的本领。也就是说,我的学历并没有让我有更多的优势,而且通常高学历的人会表现出EQ不太高的特点来。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有缺失的,很多东西,是要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出来的。而职场小说的知识和技巧正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这些经验的分享,恰恰正是高等教育的有效 补充。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