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傍晚,栖霞山峰峦叠翠,夕阳斜照,晚钟悠悠……c 微风拂过,绿林摇曳中,一座庙宇若隐若现,红砖绿瓦,古朴大气,正是大名鼎鼎的金陵栖霞古寺。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深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远处晚课的经颂伴着木鱼声远远传来,禅房里昏暗的灯光明明灭灭,一老一少两个僧人并肩面壁盘膝而坐,双目微阖,嘴唇微动,和着远处传来的晚课声默诵经文。 老僧人须眉皆白,长须过胸,显然早过甲子之龄,却见他一边诵经一边轻拨挂在脖子上的那串佛珠。小和尚只有十岁左右的光景,身形微胖,此刻也正一丝不苟地默念经文,俨然一副小小得道高僧的模样。 待念到“故知波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一句时,小和尚双眉微蹙,诵经之声略略一顿,只那么一瞬,旋又复诵,加快了语速,跟上众僧的节奏。 虽只一顿,他身旁的老僧人已然察觉,拨佛珠的拇指一滞,缓缓睁开双眼,回头望向身边的弟子,没有嗔怪他为何竟在晚课时心有旁骛,却只微微一笑,问道:“若水,你可是心中有所思悟?” 小和尚若水忙道:“弟子知错,不该在晚课时分心,只是……”说到这儿,却是话音一停,不敢再说下去。 老僧人至清道:“但说无妨。” 若水偷眼抬头望去,正迎上师傅澄澈淳厚的目光,心中一宽,道:“谢师傅。弟子记得师傅曾教诲,‘苦海无边’,弟子也知,不经磨难苦,难得至上道。却不明经文所言,波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话说及此,嗫嚅半晌,却不知如何措辞。 至清缓缓道:“你可是想问,佛能消除苦厄,人世间却为何仍如此多灾多难?如何才能真正除一切苦?” 若水一拜倒地,道:“弟子愚钝,愿听师傅教诲。” 至清道:“佛曰,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一入轮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