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 辽东。 大明崇祯十一年。 已经是三月时节,黄四喜穿着羊皮袄,身子裹的很严实,却仍旧觉得冷风刺骨。 辽东不比江南,时下江南已经春暖花开,辽东却是天寒地冻,积雪消融不久,即使日头高悬,阳光照在身上也没甚么暖意。 黄四喜戴着树枝帽趴在草丛里,手持一柄牛角弓,静候猎物上门。 距他百步外是一条小径,位于两山之间,直通山外一座城镇。 因为镇边被河道所阻,不愿意绕路的行人,都会选择走山中捷径。 黄四喜看重这里的险要地形,就潜伏在山路两侧的树林里,暗中打起埋伏。 等了估摸小半日,他瞧见一位留着鼠尾辫子的鞑子骑兵,押着三个蓬头垢面的囚犯,缓慢穿行在山路上。 三个囚犯的衣裳全都破破烂烂,冻的瑟瑟发抖,他们双手又被绳子反绑,串在一起,走的自然不快。 那鞑子骑兵抬头看了看天色,很快要到黄昏,担心继续拖拖拉拉,天黑时找不到地方落脚。 他忽然暴躁起来,挥起马鞭朝囚犯猛抽,开始用武力驱赶。 囚犯像是被打惯了,并不喊叫,咬着牙加快脚速。 那鞑子骑兵见囚犯屈从,不禁露出得意之色,挥鞭更急,也更狠。 黄四喜远远望着这一幕,他见鞑子骑兵的心思都在折磨囚犯上,对左右环境浑无戒备,就果断张弓。 嗖的一声,羽箭从林中射出,呜呜低响,破空过去,正中鞑子骑兵的脖颈,他闷哼着栽下马背。 黄四喜一箭落罢,马上回掏箭筒,准备补射 刺杀 黄四喜心想,被鞑子掳到辽东的十几万人,哪一个不是善良百姓? 但这是一个野蛮时代,善良换不来平安,只能换来鞑子得寸进尺的欺凌。 “只要鞑子不灭,不管家乡重建多少回,都会被再次毁掉。” 黄四喜放下囚犯的手,搭在他的胸口上,为他默哀: “我暂时要留在这里,刺杀鞑子,你要是在天有灵,就好好瞧着罢。” 哀悼完毕,黄四喜把他尸体抱上马背,运入山林深处,埋尸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