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自行车厂开拓国内销售渠道之前,初期可能会因为市场接受度或渠道建设问题,存在一定的库存积压风险。
所以他想借着这次机会,看看乔治和索菲亚有没有兴趣帮忙消化一部分库存。
既能回笼资金,也能减轻初期的运营压力。
他万万没想到,乔治的胃口和野心竟然如此庞大。
一开口就是每月十万辆的天文数字!
这完全超出了他对于“试水”
和“消化库存”
的预期。
顾方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平静。
他斟酌着词句说道:
“乔治,每月十万辆……这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以我们工厂目前的状况,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
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来让生产线完全顺畅运行,让工人熟练操作,逐步爬升产能之后,才有可能考虑如此大规模的输出。”
他顿了一下,问出了心中的另一个巨大疑惑:
“而且,我很好奇,如此庞大的数量,你确定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掉吗?
还是说……你打算利用这批车的价格优势,直接在欧美市场掀起一场价格战?”
“不不不,亲爱的顾,你放心,我还没那么愚蠢。”
乔治连忙笑着摆手否认,眼神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打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手段,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参与者的利润,坑害的只能是自己。
我当然不会这么干。
不过,拥有如此显着的价格优势,这一点我肯定会巧妙地利用起来,作为我们切入市场的重要武器。”
他身体前倾,压低声音,透露了他的底气所在:“至于为什么我能消化掉这么大的量……
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做生意的朋友,你还记得吗?
自从我发现了自行车这块巨大的利润蛋糕后,就立刻打电话和他深入聊了聊这件事。
你猜怎么着?
他听了之后非常感兴趣,明确表示,如果我能弄到稳定的货源,他也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拿下相当一部分货量。”
乔治的语气变得愈发自信:“现在的东南亚,经济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民众的收入在提高,对于自行车这种既实用又相对廉价的交通工具,需求正在急速增加!
那是一个广阔而饥饿的市场!
所以,你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当然,在东南亚的价格肯定会比在欧美卖得便宜一些,但无论如何,绝对会比在中国国内的售价高出一大截,利润空间依然非常可观。”
他最后补充道,试图彻底打消顾方远的顾虑:“况且,你再想想,欧洲和北美市场加起来,人口接近十亿!
每年区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辆的自行车投入进去,对于整个庞大的市场容量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连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说句不好听的,欧美市场每年报废的自行车都不止100万辆,只要贵厂提供的自行车质量过关,我有信心短时间内打通欧美市场所有环节。”
顾方远顿时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估算还是有些保守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