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啊元直,你我同窗之谊,肝胆相照,何须有此顾虑?”
“大明求贤若渴,以你之才,正该在此大展宏图!”
“若因我之故而踌躇不前,岂不是让我成了阻碍贤路的罪人?”
诸葛亮笑了片刻,随即紧紧握着徐庶双手说道。
徐庶被他这番坦诚之言说得又是惭愧又是感动,亦笑道:
“是庶小人之心了。”
“孔明风采更胜往昔,庶佩服。”
笑声暂歇。
一名被搀扶的少年被扶着走了过来。
正是黄忠之子黄叙。
见到黄叙过来,黄忠也连忙过去搀住了黄叙。
诸葛亮目光扫了扫眉宇间难掩忧色的黄忠,以及他身侧那面色苍白、气息羸弱的少年。
他心思缜密,立刻察觉有异,温言询问道:
“汉升叔父,这位是令郎?”
“观其气色,似乎……”
黄忠闻言,虎目一黯,叹了口气,将爱子黄叙自幼体弱,沉疴难起,遍寻名医皆束手无策的情况简略说了一遍。
“听闻大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或有良方,故此番护送月英前来,亦存了为犬子寻医问药之心。”
诸葛亮听罢,神色顿时肃然,他毫不犹豫地承诺:
“汉升将军放心,此乃大事。”
“明日一早,亮便亲自陪同将军与叙公子前往太医院。”
“太医院汇聚天下医道圣手,更有院使李时珍大人坐镇,或有奇法可医叙公子之疾。”
黄忠闻言,大喜过望,激动得便要抱拳行大礼:
“孔明,此恩……”
诸葛亮眼疾手快,连忙托住黄忠的手臂,恳切道:
“叔父万万不可,月英唤您一声叔父,您便是亮的长辈。”
“此乃分内之事,何须言谢?”
“莫要折煞晚辈。”
一旁的黄月英见诸葛亮如此安排周到,心中暖流涌动,亦开口道:
“孔明,我也心系叙弟病情,明日可否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
徐庶也点头附和:
“我也一同前去,多个人也多份力。”
诸葛亮笑了笑,自然应允:
“如此甚好。”
正说话间,府中管事前来禀报,宴席已备好。
诸葛亮便引着众人移步花厅。
这接风宴虽设在诸葛亮的简朴府邸,但其丰盛与精致程度,却再度让初来乍到的黄月英、徐庶、黄忠等人深感震撼。
只见楠木圆桌上,杯盘罗列,并非一味追求山珍海味的奢华,却处处透着不凡。
那米饭粒粒晶莹饱满,散发着淡淡的灵气与清香,竟是常供的“珍珠灵米”
;
清蒸的鱼看似寻常,肉质却鲜嫩异常,入口即化,隐有暖流滋养经脉,乃是御水河中所产的“银线灵鳟”
;
一碟翠绿的时蔬,爽脆清甜,竟是城外灵田每日清晨送来的“翡翠青”
;
更有一盅炖汤,汤色清澈见底,却药香扑鼻,显然有固本培元之效。
就连佐餐的果品,也是些他们叫不出名字、但显然蕴含灵气的异果,色泽诱人,香气馥郁。
黄忠看着满桌灵气盎然的菜肴,想到这或许对儿子病情有益,小心翼翼地为黄叙布菜。
黄叙吃了几口灵米和鱼羹,苍白的脸上竟难得地泛起一丝浅浅的红晕,精神似乎也好了一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