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日月两轮天地眼——卢玉长篇小说《燃烧的岁月》 秦朝晖 我们被岁月的流水激荡、淘洗,许多的时候我们身不由己;我们被时光的刻刀雕琢、刺痛,许多时候我们伤痕累累。有时,细细的想来,谁的生命不是脆弱和渺小呢?脆弱如朝露,渺小如蛾蚁,人生天地一叶萍。但生命的宝贵与奇妙就在于,人能感知自身的脆弱与渺小,人有意志为生存找寻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与信念。活着、活下去,是我们生命的底线;活着,选择一件或几件让生命有内容、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这样,就不枉我们的“过客人生“。”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忽然“,也是一种永恒;这短暂,就是弥足珍贵。 天长地久,人生苦短。人若能设计自己的生命流程,就应该找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沉浸其中,并用以消磨和充实岁月留给我们的“空白“,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如“琴棋书画诗酒花“。耳顺之年的我,喜欢古人“治小艺可以通大道“的生命感悟;耳顺之年的我,喜欢“不坠青云之志“的青年,喜欢“老骥伏棚“的长者。 卢玉兄虽年近古稀,但在北票二小学、北票矿中读书时,对语文、文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颗“作家梦“的种子埋下的很早。青年时期,在电台、报刊就发表了许多作品,他的人生阅历是丰富的,当过地质队的工人,当过朝阳市化纤总厂的团委书记、厂长,当过朝阳市绳网制品有限公司的经理,朝阳市国资委退休,他发起成立朝阳市赏石家协会………经历了跌宕的时代变迁,感悟了太多的人生冷暖,他的文学初心不曾改变,最近几年,他写剧本、写散文、写小说。2023年,他编写的校园参展剧目《象形欠条》,还荣获了“辽宁省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长篇小说《燃烧的岁月》,故事以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精英人才、以大学生路成仁为代表的三代人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他们落户偏远的辽西煤城,发扬“一滴锡“精神,在“四二一四“掘进队的带领下,展现了一个群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改天换地、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这样的一群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设完成了亚洲第一座千米竖井的壮举。正是这群人,为新中国建设、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