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不寒而栗。 一九五八年,冬月下旬,连下两场雪,又刮西北风,天刚擦黑,四九城的街上就不见人了。老常和大民在杨南生家的小院吃过晚饭,说是晚饭,不过是红薯粥就着腌蓟菜,不足以果腹。莘嫂子见状端来大碗窝窝头,却是很有嚼头。饭后,大杨树下三人偎着炉火喝酒聊天,说到研制火箭,都格外兴奋。 “钱院找我谈过了,下月将正式启动‘581上天工程’,我已被收编进‘运载火箭’项目工作小组,你们两个也来吧?”杨南生端起搪瓷酒杯提议说。 老常和大民齐声响应,两人此前主要参与“一零五九号”导弹主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能参与新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顿时让二人热血沸腾。聊到兴起,大民脱下大衣起身径直走到房檐下,赤手掰断倒悬着的银色冰锥,拿回来下酒。杨南生扶了扶镜框,笑着摇头,他自认没土生土长的北方汉子大民这般豁达。 “莘嫂子,你这蓟菜是在哪里打的?很有滋味,改明儿我让家里那口子也跟着你去打点儿!”老常筷子夹起盘中最后一棵蓟菜送进嘴里,意犹未尽地砸吧着嘴说。 “坛根儿下面的野菜,整个京城闻风都去挖,昨儿已经挖光。”莘耘尊有些不满地说,说完又语气缓和,“明儿我约了人去顺义潮白河东岸的堤坝下打野菜,隔壁嫂子说那儿遍地苣荬菜,弟妹不嫌远倒是可以搭伙儿。” “那感情好儿,我家那口子在家也没啥事,就这么说定了!”老常大声说。 “这是最后一杯酒了,明天我请钱院去北航讲课,顺便借他们的地方锻造几把金工锤。”杨南生似笑非笑地说。 “金工锤?老杨,你又想鬼点子了!”老常笑着摇点食指,已猜出老友大概意图。 “干!” 三只搪瓷杯相互碰撞,满怀激情,沉沉暮色中,他们的脸骤然被酒精照亮。 北京航空学院的清晨被一层雪裹得严严实实,操场前面雪地基台上的铁皮飞机模型已被积雪掩盖大半,只露出半截机翼。航天专业实训车间外的停机坪上,停放着十几架教学用机。 王北海把翘起的军绿色帽檐朝后一转,将袖口卷到肘弯,露出肌肉绷紧的小臂,此时,他正和十几名同学吭哧吭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