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塞北的寒风尚未褪去,宁夏镇的城墙下却已燃起躁动的火苗。 驻守此处的大明士兵,已整整九个月未领到分毫兵饷,空荡荡的粮袋与饥肠辘辘的哀鸣,将军纪与敬畏一点点吞噬。 一日清晨,不知是谁喊了一句“与其饿死,不如讨条活路”,数百名饥兵瞬间冲破营门,手持生锈的刀枪,潮水般涌向城中的官署。 几乎在宁夏兵变平息的同时,陕西大地上正上演着更为惨烈的景象。 连续五年的旱灾刚过,蝗灾又铺天盖地而来,田地里的庄稼被啃食得只剩残根,赤地千里。 到了二月,饥荒彻底爆发,路边随处可见奄奄一息的饥民。 他们拄着拐杖,拖着浮肿的双腿,眼神空洞地扒着树皮、挖着草叶。 可没过多久,方圆百里的树皮被剥得干干净净,草叶也被采光,绝望中,“人相食”的惨剧开始上演。 夜幕下,偶尔传来孩童的啼哭,却很快被黑暗吞噬,令人毛骨悚然。 河南的灾情同样触目惊心。 南阳城外,饿殍遍野,不少人家为了活命,不得不卖掉年幼的孩子。 唐王看着眼前的惨状,心痛不已,连夜写下奏折,字字泣血。 “南阳饥民数十万,树皮草叶尽,今有母烹其女以食者,惨不忍睹。望陛下速发粮草,拯救万民!” 奏折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却如石沉大海。 此时的紫禁城,早已被各种坏消息淹没。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对着一堆奏折愁眉不展。 宁夏兵变、陕豫饥荒的奏报还未看完,又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到。 流寇高迎祥、李自成率军攻破登州,名将汤九州战死,贼寇已向邓州进军! 崇祯猛地将奏折拍在案上,怒声道:“一群废物!百万大军竟挡不住几个流寇!”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眼底布满血丝。 自九年前登基以来,他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为节省开支,他废除了宫中诸多用度,龙袍上打了好几块补丁,皇后的凤冠也缩减了金银装饰。 可即便如此,国库依旧空虚,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