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静月

有个小院/著

2024-08-14

书籍简介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首章试读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7月,太行山东麓连降暴雨,滹沱河溢,酿成特大洪涝灾害,举目一片汪洋,尽成泽国,交通中断,百姓流离。休门镇倾毁房屋数十间,耕地全被淹没,人畜的尸体浮于水面,随波逐浪。那年我十七岁。休门镇往南五十多里地,有一个叫白家营的小村庄,静那年呱呱坠地,静姓清。 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民国政府颁布剪发辫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并且规定放足的比例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因此,县里派出“放足”检察员下乡,四路出击,挨家挨户检查,发现缠足女人罚款三元,还要当场撤下裹脚布,带在父亲或者丈夫的脖子上游街示众。静的父亲读过一年的私塾,人很开明,对裹脚的陋习深恶痛绝,因此,静一直没有缠足。 1934年清秋,一个走街串巷的和尚游医在街口看见出水芙蓉般的静,心生邪念,趁其父母下地,家中无人,翻墙入室,欲行不轨。所幸,静的母亲提前回家,静才逃过一劫,遗憾的是母亲被急于脱身的和尚连捅数刀,气绝而亡。十天后,和尚被捕,最后,和尚被依律斩首,秃瓢脑袋吊在城门楼的木匣子里示众。 这个恶性凶杀案,被好事者当做风化事件迅速在街头巷尾散布,引得不少闲汉痞棍,膏粱年少慕名去白家营一睹芳容。 1936年,土匪徐铁英相中已经19岁的静,预谋半夜抢人,徐铁英手下有个匪兵是静家的远房亲戚,冒险潜回白家营送信儿。静和16岁的弟弟春提前躲到了邻村的舅舅赵汉廷家。徐铁英扑了空,恼羞成怒,将静的家付之一炬,静的父亲葬身火海。徐铁英临走放出狠话,谁敢窝藏静,就是这个下场。 静的父亲曾给女儿定过一门亲事,男方叫周治平,比静大两岁,他爹叫周丑子,有几十亩地,还在休门镇开着包子铺。包子铺就是租我家的临街房子。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又有徐铁英的威胁,而且赵汉廷一贫如洗,已有绝粮之患。欲购无钱,欲赊无处。 刻不容缓,舅舅当机立断,带上静和春偷摸出村,连夜赶到临城车站,在当地的亲戚家借了十块钱,买了三张到石家庄的火车票,承诺返回时一并偿还。 甥舅三人过了检票口,便随着人群向站台奔跑,因为座位是先到先得,而且挤...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