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第21部分
鲁迅的最后十年生活 鲁迅的最后十年 林贤治 鲁迅的最后十年摘抄好词好句 鲁迅的最后十年笔记摘抄 鲁迅的最后十年豆瓣 鲁迅的最后十年经历详细介绍 鲁迅的最后十年简介 鲁迅的最后十年百度 鲁迅的最后十年(引言)批注 鲁迅的最后十年引言美句批注 鲁迅的最后十年在上海主要从事 鲁迅先生最后的时刻 鲁迅的最后十年摘抄好词 鲁迅的最后十年的评价 鲁迅的最后十年的大概内容 鲁迅的最后十年观后感 鲁迅的最后十年文章 鲁迅的最后十年笔记图片 鲁迅的最后十年经历 鲁迅先生终年多少岁 鲁迅的最后十年读后感 鲁迅的最后一任妻子 鲁迅的最后十年发生了什么 鲁迅的最后十年随笔500字 鲁迅的最后十年pdf 鲁迅的最后十年 在线阅读 鲁迅的最后十年在上海 鲁迅的最后十年引言批注摘抄 鲁迅的最后十年原文引言 鲁迅死于20世纪而活在21世纪。 这是一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1881年;鲁迅出生的年头,正好临近帝国的悬崖,是时间的断裂带。中国现代化,在民族的屈辱中蹒跚起步,许多陌生的事物,陆续出现在大队蠕动着的辫子和小脚之间。随着经济的萌动,政治改革的一次尝试——戊戍变法——旋起旋灭,蒙受血光之灾。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官员、士子和百姓面前的共同的问题。 汉学家费正清用“沿海中国”和“内陆中国”的概念,阐述中国近代的两大传统。鲁迅的出生地,恰恰落在沿海中国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绍兴。它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它是越王报仇雪耻的故地,又是新书报最早流布的地方。在它四周,毗连大小村落,具有明显的边缘色彩。 鲁迅的大家庭过早败落,对应于古老中国的命运,很有点同构的意味。由于祖父下狱事件的牵连,他曾经在乡下度过一段短暂的“乞食者”生活。祖父被判“监斩候”,由最高统治者于顷刻间的“钦点”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这是荒谬的,但是又是天经地义的。权力的这种不测之威,使他自小便为一种无法言说的焦虑、耻辱和仇恨所抓攫。父亲的长期卧病和后来的亡故,无疑加剧了他的精神创痛;而作为长男,又不得不从中担当沉重的责任。家庭的两次变故,把他无情地推落到社会底层;从小康而入困顿,终致自我放逐,远走异乡,“把灵魂卖给鬼子”。生活的巨大落差,构成了他日后反抗现存秩序的广阔而深刻的背景。 可以说,鲁迅来自传统中国的黑暗的深部,来自现代的源头,来自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第一波,来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的粗糙的摩擦面。鲁迅及其时代的关系,就整个现代化进程来说,带有某种“原型”性质。由于改革的缓慢,在一个长时段内,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