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意好,到时切点儿萝蔔丝拌进去,那叫一个香。”
冬日里蒸包子面要发得久一些,陈秀兰没等到下午煮晚食那会儿着手準备,早早就用温水把白面和好,揉成大团子装在木盆里,放到竈上温着。
不知过去多久,面团膨大不少,软软乎乎的。
一家子又投入新一轮的忙碌,除开萝蔔油渣馅儿的,还捏了几个韭菜鸡蛋包子和南瓜馒头。
刚出笼的包子热气腾腾,分外暄软,油花渗透面皮,看着就好吃。
几个包子馒头下肚,从身到心都是暖的。
歇一歇喝杯热水,一家子才把竹席上的肉块,一一抹上盐粒子。
肚里的娃娃月份还小,正是紧张的时候,正月初便只有郑青云一个人去杨柳村拜年。
一衆亲戚得知缘由后,不仅没怪罪,还高兴的不得了。
初三那天舅妈和几个姨妈、表姐还专程来看望方竹,鸡鸭鱼肉、棉布绢帛、水果糕点,各种各样的东西都给她送来。
秦家人也跟往年一样前来做客。
人一多就热闹,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说着郑青云家的牛车、鸡圈和大果园,由衷地为他们的好日子感到欢喜。
今岁待客的宴席更加丰盛,什麽炸肉丸、蒸鱼糕、烧鸡子、炖猪肘都有,摆了大小两张方桌,才都有得坐。
吃吃喝喝,一直到闹完元宵,年节彻底过去。
村人纷纷扛起锄头翻地种苞米,赶车的人又早早就在梧桐树下等着,县城的商铺也重新开门迎客,所有人都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自己有牛就是好,再不用等排着队等别人,想什麽时候用就什麽时候用。
两户人家加起来十几亩地,早早就耕好,赶在村里大部分人前面。
也有人找上郑青云和秦德福借用水牛,仔细商量后基本都允了。
大家一个村儿的,也没什麽仇怨,大方些没什麽坏处。
当然,像苗桂花那种小气吧啦,一个子儿不出就想白用的,他们理都没理。
为此苗桂花还在村里好一番编排,无非就是说郑青云他们有几个钱便高高在上,一天到晚臭显摆。
村里都晓得她的德性,又各有心思,倒是没几个附和她的,甚至还有人帮着吵架的。
郑青云等人一概没放在心上,当笑话听个乐呵就抛得一干二净。
进入二月,天气愈发暖和,光秃秃的树枝争相抽出新芽,地上也染着一层青绿。
菘菜和萝蔔早就拔干净,粪肥也提前运到地里日晒夜露一段时间。
等一场春雨润湿泥土,一家子便赶紧把各种蔬菜刨进地里。
除开以往都种的那些,今年还留出两短行,準备育一些寒瓜苗。
种子是吃寒瓜时吐出来的那些,方竹没舍得扔,都捡起来铺在棕皮上晒干后存着。
“这东西也没种过,不晓得好不好活?”
陈秀兰一边掏坑一边犯嘀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