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四十八年。 皇宫深处。 朱由校站在乾清宫外,神情恍惚。刚刚被册立为皇太孙的他,此刻正等待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皇长子朱常洛与内阁重臣早已进入宫中,大门紧闭,时间仿佛停滞。宫中那位执掌江山四十八载的万历皇帝,已至生命尽头。而朱由校,正在等待属于自己的篇章开启。 他来自另一个时空。现代的一名本科生,自少年起便痴迷历史,尤对明末风云颇有涉猎。他知道,大明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乾清宫门缓缓开启,司礼监太监王安声音颤抖地高喊:“皇帝驾崩!”一声哀鸣,惊破寂静。宫内外宦官宫女纷纷跪地哭嚎,朱由校也缓缓跪下。他是大行皇帝的长孙,是刚刚被确立的皇太孙,帝国未来的掌舵者。 后人对万历皇帝多有苛责,仿佛他的统治全是昏聩与怠惰。甚至有人说,“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但朱由校知道,历史并不像书上写的那样简单。万历皇帝的确多年不临朝,但那是因为他身患腿疾,两腿长短不一,年纪越大越严重,行走极为不便。他连正常生活都艰难,更别提日日上朝。晚年的他,几乎足不出宫门,乾清宫成了他的囚笼。 此时,乾清宫内已乱作一团。皇帝驾崩,举国震动。朱由校心中清楚,再过一个月,他便将迎来自己的时代。他要成为真正的主角,亲手改写那段屈辱的历史,阻止甲申之变再次上演。 宫内,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正与朱常洛商议国事。皇位更替,礼仪繁重。众人决定,新帝于八月初一登基。在此之前,需为先帝守灵。 八月初一。 朱常洛在奉天殿正式即位,年号泰昌。他登基后第一道诏令,便是废除矿税,召回各地镇守太监。同时拨出内库白银二百万两,用于犒赏边军,尤其是辽东将士。此外,他迅速填补朝野空缺官职,恢复政令运转。诏书一出,百官振奋,百姓称颂,皆称圣君临朝,大明中兴可期。 登基典礼结束,朱由校回到自己的寝宫,随手翻开太祖皇帝留下的《皇明祖训》,开始细细品读。这些天他几乎未曾踏出房门,自从为万历皇帝守孝之后,除了今日前往奉天殿参加登基大典外,其余时间他都待在床上研读这部祖训。他深知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