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青苔被我刮掉一小片,露出下面模糊的字迹。我推了推眼镜,借着黄昏最后一点光,勉强辨认出“光绪三年”几个字。周围树林里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嘲笑我这个迷路的“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我不由得苦笑一声,“我可是学市场营销的本科生啊。”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那时我刚参加完毕业典礼,手握一张不痛不痒的二本毕业证书,站在人才市场里,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我的简历很简洁——除了在学校超市让过促销员,几乎一片空白。 “市场营销专业?现在哪个公司不需要市场专员?”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时,我爸在饭桌上喝了两杯白酒后这样说道。如今看来,他高估了这张文凭的含金量,也低估了今年毕业生的数量。 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面试,也都在“等通知”中不了了之。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侯,收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的邮件。 “陈连先生:经评估,您符合我单位‘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专员’岗位要求,请于收到通知后三日内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石门县文化局报到。” 附件里还附有一张车票预订信息——软卧,这待遇比我想象中好得多。我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当即收拾行李,只给家里留了张字条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现在回想起来,那封邮件的措辞实在可疑,哪有正规单位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专员”这么模糊的职位名称?而且录取过程简单得令人发指——没有面试,没有笔试,仅凭一份网投的简历就确定了录用。 但当时的我被就业压力冲昏了头脑,哪顾得上这么多。 火车开了整整一天一夜。到达石门县时,已是次日傍晚。一个皮肤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在车站外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纸牌,纸牌边缘已经卷曲。 “陈连?”他上下打量着我,目光在我鼻梁上的眼镜多停留了几秒,“我叫吴老四,负责接你去驻地。” 他开的是一辆破旧的面包车,车门关了好几次才勉强合上。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我试图套近乎,但吴老四话很少,只是偶尔从后视镜里瞥我一眼,那眼神说不出的古怪。 “咱们单位具l是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