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总要有个态度
单氏这会儿满心满眼只有小儿子,在鼓起勇气开口说了那句休妻后,接下来要说的话就简单许多。
“我知道你不想改姓,可我不能叫阿勋出事。
你把我休了,我带着阿勋和秋燕去甄家村。
秋燕是姑娘家,甄家村的姑娘少,人会稀罕,我们要落户到那会简单许多。
阿趋年纪大了,已经有童生的功名,也不宜换姓。
就这样吧,我带着秋燕和阿勋走,你就当阿勋已经死了,没他这个儿子。”
单氏说完这话,头一撇,不去看黄大全,她怕自己会心软。
毕竟是将近二十年的夫妻,往日里两人感情也算好。
眼下他不能背祖忘宗,而她只想救活自己的幺儿。
黄大全双眼通红,在听到单氏的话后,双手抱头,往地上一顿,不吭一声。
他不想休老妻,也不想背祖忘宗,更不想幺儿小小年纪就死掉。
可他明白,这世上的事哪能都如他所愿。
甄家村的规矩摆在那,他不可能去怨恨,毕竟人家是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不可能因为他就破例。
再则,是他们想要搬到那边,让人家帮忙请大夫看的。
你一个外姓人,人家甄氏族人凭啥帮你?
只是一旦改姓,就等于他是背祖忘宗,百年后,叫他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他那死去的爹娘,要是知道,怕是会从地下爬上来找他。
何况说还有阿趋,他一休妻,阿趋的功名路就彻底断了……
黄趋知道他爹心里不好受,他又何尝愿意。
他一个读书人,要考功名。
一旦换了姓,连祖宗都不要,他的仕途其实也等于是断了。
沧溟国律例可不兴有背祖弃宗的官员,当然,除非是入赘之人。
便是他娘提出的休妻一事,实则也等于是断送了他的功名路。
沧溟国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不睦,又如何能够治国平天下,又怎能够做好官?
他不读书,不走功名路不要紧,只要阿勋能活着就行。
阿勋别看年纪小,但他聪慧懂事,假以时日一定能够高中。
他做不到的,阿勋肯定行。
对于这个幼弟,他心中有愧。
要不是家里不宽裕,还要供着他念书,他也不会小小年纪,明明有天分,却只能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满地跑。
要是他们黄氏家族能够和甄家村的甄氏一族一样,他都敢笃定,阿勋一定能够在束发之年就考上秀才,更甚者考上个举人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黄氏家族形同虚设,只有逢年过节要大伙儿进贡了,才会开一下。
像他们家这情况,他也亲自去求过族长,可惜没用。
人家话里话外,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家里有点存银,都买了粮食囤着,以防收成不好,来年闹饥荒。
然而就他所知,他们黄氏族人又不全都是穷苦人家,有那么几户殷实的,其实借个几两银子还是有的。
他不求他们真的拿出多少银子借给他们,但至少有个态度摆在那也好。
他已是童生,在黄村算是有威望的人,偏生他去借钱的时候,人家总是不在家。
便是在,也会说不在。
就这,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更别说他爹娘找上门去借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