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乡村,除了天上闪耀的点点繁星,地上沿街的昏暗路灯,也只是少数的民房内还透出些许光亮。 夏汋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又急又困,明天周一了,要上学了! 玩的时候总是那样的开心,赶作业却无异于坠入地狱,对于一个乖学生来说,没完成作业如同天塌地陷,每每这时,便会懊悔,为什么不早一点,早一点点做作业? 是啊,她是个好学生,至少在别人眼中是这样,学习好,品德好,还是班干部。 当然,是人都会伪装,如同现在,执着于必须完成作业,不过是自我包装的一种手段。 真实情况她自己最清楚:作业拖拉,不到最后一刻连拿笔的动力都没有;临时抱佛脚,不管考试还是默写,哦,有些她连抱都不抱;爱发呆,看着似乎在好好学习,却只有自己知道思绪飞去了哪里…… 预习?那是极其罕见的事。 复习?肯定是能不复习就不复习。 看课外书?从小到大,她压根就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本…… 追求最好,却时常放纵自己,越来越弱的自控力,让她也越发接受差不多就可以。甚至以枪打出头鸟作为借口,安心的接受所谓的中庸之道。 而她的理解,大概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她这个好学生还做不到“父母眼中别人家孩子”那种高度的优秀,成绩仅仅前几而已,并且是进不去前五的那种前几。 没人管她学习吗? 是的。父母在她上幼儿园时去城里开了家店,那时候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算是一个留守儿童。小学在老家读了几年后来转到了爸妈工作的城市,不过到了初中又回来了。 有人会说,出去了不是挺好,干嘛再回来? 因为地域关系是借读,将来中考还得回来考,回来考也罢了,她父母去的地方和所在地不属于一个市级管辖,课本的新旧版本正处于替换阶段,老家虽处农村,但是新版本,父母所在的市区版本晚了两届,这也是当初去了后才发现。 当时大人的想法很简单,有了些本钱,想将孩子带在身边,读书嘛都一样,没去多考虑别的。 孩子的想法更简单,跟在父母身边自然是最好的,知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