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传统下的独白 作者:李敖 内容简介: “选体”看来简单,其实有时选文比写作还难。唐显悦认为“选之难,倍于作。”认为比写作难上一倍,这话别人不懂,李敖最懂了。因为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不但白话文写得出神入化,在内容上也一应俱全。举凡思想、历史、自传、人物、小说、杂文、随笔、评论、札记、语录、书信、谈话、演说、乃至诗歌等等等等,都自成一家,并且是大家。 作者简介: 李敖,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到台湾。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文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其《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正文 自序 三四年来,我写了不少杂文。其中的一部分我收在一块儿,就是这本《传统下的独白》。 这本书共包括二十篇文字,篇篇都是名副其实的“杂”文,有的谈男人的爱情、有的谈女人的衣裳、有的谈妈妈的梦幻、有的谈法律的荒谬、有的谈不讨老婆的“不亦快哉”…… 各文的性质虽是杂拌儿,但是贯串这杂拌儿的却是一点反抗传统、藐视传统的态度。 这种反抗和藐视,对我说来,颇有孤独之感,所以千言万语,总觉得是个人的“独白”。 在传统的标准里,一个反抗和藐视传统的人,经常被看做是一个不正派的人。经常不为“世儒”们所喜:王充、阮籍、李贽,以及一切被目为放诞任气议古非今的人物,都不是“世儒”眼中所能容忍的。“世儒”看他们是狂叛,他们也懒得辩,狂叛就狂叛吧! 通常“世儒”们打击狂叛的法子总不外是一个公式: A(行为不捡)十B(言论不经)=C(大逆不道) 对A,“世儒”们惯用的帽子是不孝呀、无礼呀、好色呀;对B,惯用的帽子则是思想游移呀、态度媚外呀、游戏文章呀、专爱骂人呀。于是,在罪状毕至之下,C的大帽子便自然戴成了。 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