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具体时间不可考,反正那会儿身份证还没发明),中原大地上的人类还过着一种极其朴素的生活—— 白天追兔子,晚上数星星,业余活动主要是和野生动物玩“谁吃谁”的生存游戏。 这时,一位改变人类命运的天选打工人—— 伏羲氏,闪亮登场。 伏羲,风姓,又名宓羲(注意,不是蜜饯),三皇之首,中华文明首席产品经理。 他出生就是顶配:人首蛇身(据说是女娲的亲哥哥兼老公,但咱们先不讨论这复杂的家庭关系)。 当时的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到连“生产力”这三个字都还没被发明出来。 人们饿急了就生啃野果,冻傻了就抢熊的皮草(通常抢不过),感情生活更是混乱到连“爹”是谁都算不明白。 伏总裁一看这状况,痛心疾首! “这届人类不行啊!活得跟野生动物似的,连个KpI都没有!我得做点什么,不然这文明进度条卡在0.1%不动了!” 于是,他决定从最基础的“吃饱饭”问题入手。 当时的人们抓鱼,主要靠手。 效率低不说,还经常被鱼尾巴扇耳光。 伏总裁蹲在河边观察了三天,终于灵感爆发—— 他扯了几根藤蔓,随手编了个网! “兄弟们!看好了!这叫‘网’!以后抓鱼,不用下水跟鱼比游泳了!咱们直接一网打尽,实现鱼类自由!” 群众们围观过来,一脸懵逼:“这玩意儿能抓鱼?不如直接跳下去啃?” 伏羲当场演示,一网撒下去,捞上来半桶鱼虾。 群众顿时沸腾了:“伏总牛逼!这波操作堪称原始互联网——万物皆可互联!” 伏羲趁机推出“渔业改革计划”,开办了史上第一个“捕鱼培训班”,亲自授课,学费只需三条鱼。 很快,部落实现了渔业量产,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虽然吃多了会腻)。 后来,伏羲被尊为“渔业部部长”,但他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个搬运工,真正的英雄是鱼自己。” 吃饱喝足后,伏羲又开始琢磨人类的情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