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扬是谁

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著

2025-10-29

书籍简介

关于文明微光:刘子洋的守夜之旅:刘子洋的旅程,本质上是一场对“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守护:那些让我们懂得合作、专注、铭记、互助、勇敢、耐心、思考、信任、共生、传承、审美、沉淀的品质,哪怕微弱如萤火,也是文明延续的底气。当每一处被守护的角落重新亮起微光,当每一种被唤醒的品质在普通人心中生根,这场漫长的守夜之旅,便成了人类文明在风雨中最坚定的回答:即使世界布满裂痕,我们依然会用双手护住那些让生命温暖、让文明厚重的微光。

首章试读

刘子洋站在“旧书巷”青石板路的入口时,裤脚还沾着昨夜暴雨的泥点。巷口那盏民国时期的煤油灯仿制品正在闪烁,玻璃罩上的雨痕折射出破碎的光斑,像被揉皱的时间碎片。他抬起手,指尖离灯柱还有三厘米时,一股细微的震颤顺着空气传来——不是机械故障的嗡鸣,而是某种更粘稠的、仿佛糖浆凝固的滞涩感。 “检测到异常时间流扰动。”耳边传来宋悦薇的声音,不是通过耳机,而是直接在耳蜗里形成的声波振动。她的全息投影在灯柱顶端闪烁了一下,像一片被风吹动的电子箔片,“坐标北纬31°54',东经118°48',旧书巷区域的‘时间粘度指数’超出基准值217%。简单说,这里的一秒钟,正在被拉长,像被反复折叠的宣纸。” 刘子洋弯腰捡起脚边一张被雨水泡烂的报纸。头版标题是《本市古籍修复展明日开幕》,日期栏印着“2025年7月23日”——也就是昨天。但纸张边缘的氧化程度却像存放了十年,纤维脆得一碰就碎。他用指腹捻起一角,纸屑在指间化作灰黑色的粉末,带着一股陈旧的霉味,像是从某个尘封的书柜深处挖出来的。 “不止是物理时间。”赵虎的声音从巷尾传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手里举着一个巴掌大的仪器,屏幕上跳动着紊乱的绿色波纹,“巷内17家旧书店,有12家出现记忆偏差。第三家‘墨香斋’的老板王老头,坚持说今天是2015年,还问我是不是来买当年的畅销书《时间简史》;第七家‘故纸堆’的老板娘,把上周收来的清代刻本当成废纸,正用它们引炉子,说‘这些破纸烧起来还挺旺’。” 刘子洋走进巷内最深的那家“光阴阁”。木门上的铜环挂着一把黄铜锁,锁身刻着“民国二十三年制”,但锁芯却是现代电子锁的结构,两种时代特征在金属表面形成诡异的重叠。他推开门,风铃没响——不是坏了,而是声音传播的速度被放慢了,叮铃的脆响变成了沉闷的嗡鸣,像隔着厚厚的棉花听铃铛。 店内的景象更令人心惊。顶天立地的书架上,书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一本1980年版的《鲁迅全集》,书页在快速泛黄、卷曲,书脊上的烫金文字“鲁迅全集”正逐渐褪成“迅集”,最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迅”字;旁边一...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